沃氏三趾鹑的最新发现、前世今生、灭绝原因、保护现状

导读: 最新发现 前世今生 灭绝原因 保护现状

沃氏三趾鹑的图片

沃氏三趾鹑(学名:Turnix worcesteri,英文名:Worcester’s Buttonquail)是三趾鹑科三趾鹑属的鸟类。

沃氏三趾鹑(学名:Turnix worcesteri)属鹤形目三趾鹑科。原来栖居于菲律宾吕宋岛地区,是一种已经绝种数十年的珍稀鸟类。

中文学名:沃氏三趾鹑

拉丁学名:Turnix worcesteri

英文俗名:Worcester’s Buttonquail

命名作者:McGregor, 1904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三趾鹑科(Turnicidae)

中文属名:三趾鹑属(Turnix)

繁殖区:东洋界 : Philippine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数据不足)

Data Deficient(DD)

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评估其危险程度

最新发现

沃氏三趾鹑
沃氏三趾鹑2009年的2月17日,菲律宾的野生鸟类俱乐部发布了一张图片,这张资料照片显示的是一只在菲律宾吕宋岛卡拉巴略山捕获的沃氏三趾鹑,同时曝光的还有一段纪录片影像资料,沃氏三趾鹑现身其中,从而结束了这种鸟类只有图绘记录而没有实体影像的历史。只不过,令鸟类学家光火的是,纪录片记录的是这只珍稀三趾鹑如何被贱卖到市场又如何被烹制的过程,而在此之前,鸟类学家认为这种珍稀鹌鹑已经消失数十年时间。

菲律宾世界鸟类俱乐部成员德斯蒙德·艾伦最先在纪录片中惊喜地认出了这只沃氏三趾鹑,但令人痛心的是,捕鸟人随后将这只三趾鹑以约合十几个美分的价格卖掉,然后便是烹制过程,直至最终成为一道菜。

前世今生

珍稀的沃氏三趾鹑只曾出现于菲律宾吕宋岛地区,且从无影像资料留存,鸟类学家先前只能通过绘本了解它。菲律宾世界鸟类俱乐部主席迈克·卢说:“看到它意外出镜,我们感到欣喜若狂。”但他同时问道:“如果这是最后一只沃氏三趾鹑呢? ”

灭绝原因

沃氏三趾鹑
沃氏三趾鹑沃氏三趾鹑的灭亡也跟它们的习性有关,它们总是喜欢在稻田小径间穿梭,当地人没有什么保护观念,每年春天沿着沃氏三趾鹑的固定行走路线安置陷阱捕捉,就这样,很快沃氏三趾鹑就销声匿迹了。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数据缺乏(DD)。

疣鼻天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保护现状、致危因素、保护现状、最新发现

疣鼻天鹅的图片

疣鼻天鹅(学名:Cygnus olor,英文名:Mute Swan)是鸭科天鹅属的鸟类。

疣鼻天鹅(学名:Cygnus olor),又名赤嘴天鹅,体长约140厘米。是一种大型的游禽。体色洁白,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栖息于水草繁茂的河湾和开阔的湖面。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动物为食。大量分布于欧洲,少数分布在亚洲。中国是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疣鼻天鹅

拉丁学名:Cygnus olor

英文俗名:Mute Swan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天鹅属(Cygnus)

繁殖区:古北界 : Europe to c Asia

非繁殖区:n 非洲,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

大型游禽。体长130~155厘米。体重7~10千克。体羽洁白。头部梢带棕黄色。嘴为赤红色。前额具黑色疣突。

嘴赤红色。嘴甲为褐色。嘴基和前额交汇处有一个黑色疣状突起,十分明显,以此区别于其他两种天鹅。头顶至枕部沾有淡棕色。眼先裸露为黑色。

虹膜为棕褐色。尾羽较长而尖。

脚深灰色。附跖、爪和蹼均为黑色。

体形尤如大天鹅,主要特征是眼先黑色与嘴基部相连呈三角形,嘴基和嘴缘为黑色,前端稍淡,近似于肉桂色。

生活习性

叫声
疣鼻天鹅巢
疣鼻天鹅巢

飞行时也将头部伸直,但很少发出叫声,故又得名“无声天鹤”。不善鸣叫,有时发出一种沙哑而低沉的“嘶嘶”声。

习性

疣鼻天鹅为候鸟,栖息于湖泊、江河或沼泽地带。在地上行走拙笨,但极善游泳。疣鼻天鹅性机警。游泳时翅膀常隆起,颈向后弯曲,头部向前低垂。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

食性

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包括水草的根、茎、叶、芽及种籽等,如蒲、金鱼藻、杉叶藻、眼子菜等,也吃水藻和小型水生动物。偶尔吃软体动物和昆虫及小鱼。

营巢

在芦苇丛中营巢,由蒲苇的茎叶搭成,水生植物和泥土构成,内铺杂草和绒羽。

繁殖

繁殖于瑞典、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伊朗、阿富汗、蒙古和中国西北等地,在非洲北部、地中海东部、黑海、印度北部、朝鲜、日本和中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一带越冬。

繁殖期为每年3~5月,每窝产卵4~9枚,夏季产卵5~6枚,卵为乳白色,或呈蓝绿色,重约340克。由雌性完成孵化,孵化期为35~36天。疣鼻天鹅是天鹤中产卵最多的一种。

迁徙

9月底至10月中旬南迁,3月中至4月初迁至北方。

地理分布

世界分布

欧洲至中亚,越冬于北非及印度。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

国外繁殖于亚洲中部和蒙古,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里海和黑海周围地区,越冬区主要在地中海东部以及印度西北部。

中国分布

繁殖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少数湖泊中,包括中国东北的呼伦池,偶有在中国南部的越冬鸟记录。

疣鼻天鹅在中国国内的繁殖地有新疆艾比湖、赛里木湖、伊犁河流域,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若水,内蒙古乌梁素海,四川德格、若尔盖。迁徙经黑龙江、吉林、辽宁旅顺、河北、山东青岛等,越冬在青海湖和长江中、下游等地。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山东、四川、青海、新疆、台湾。

保护区

乌梁素海湿地鸟类;青海湖鸟岛;鄂尔多斯遗鸥;额济纳胡杨林。

山脉湖泊

天山、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艾比湖、青海湖、塔河上游平原、伊犁河、巴音布鲁克、乌伦古湖。

保护现状

疣鼻天鹅,是野生天鹅中数量最多的种类,全世界总数达50多万只。在中国却是数量最少的一种,也是一种数量稀少的珍禽,野生种群数量很低,估计中国不到3000只,繁殖数量有下降的趋势,据袁国映等统计,新疆艾比湖1982年夏季约有250只,到1986年仅剩108只,赛里木湖也只有百余只。

保护现状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

CITES濒危等级:未列入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生效年代:1996年 IUCN濒危等级:生效年代: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年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年

致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致危的主要因素是繁殖区自然条件的不断恶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其生境的破坏,如青海湖地区湖水的不断下降,湖岸沙化使许多植物难以生存,许多疣鼻天鹅赖以生存的食物不断减少,致使疣鼻天鹅不能继续在此繁殖。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疣鼻天鹅胆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因此被利用。

保护现状

措施

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2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疣鼻天鹅数量有限,引起国际有关方面的重视,中国已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作为一级保护动物,在新疆和内蒙古繁殖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建议

就地保护:对现存不多的几个大的越冬地和繁殖地,实行重点管理。

保护措施:需加强宣传教育,严禁乱捕滥猎,控制人口和牲畜数量,减小草场压力,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行部门协作,如水电工程设计应保证天鹅繁殖区水位保持一定深度等。

最新发现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

2012年12月6日,在山西平陆三湾黄河湿地大天鹅越冬地,有摄影爱好者在拍摄白天鹅时,发现一只珍稀的赤嘴天鹅。被发现时,这只赤嘴天鹅正和一群普通大天鹅在水里嬉戏觅食。而疣鼻天鹅原来很少在平陆三湾黄河湿地出现。

小蓝金刚鹦鹉的简介、生长繁殖、外形特征、食性、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严峻的现实、保护现状、灭绝原因

小蓝金刚鹦鹉的图片

小蓝金刚鹦鹉(学名:Cyanopsitta spixii,英文名:Spix’s Macaw)是鹦鹉科小蓝金刚鹦鹉属的鸟类。

斯比克斯鹦鹉(学名:Cyanopsitta spixii)又名小蓝金刚鹦鹉。分布于巴西东北部。公元1819年,一位自然历史学家受雇于德国国王前去巴西收集样本,一位名叫做Johan Baptist Ritter von Spix的博士,射杀了一只蓝色长尾巴的中大型鹦鹉,他是当时第一个收集此种鸟类标本的人,斯皮克鹦鹉的名称也就因此而来。该鹦鹉已经没有野外种。

中文学名:小蓝金刚鹦鹉

拉丁学名:Cyanopsitta spixii

英文俗名:Spix’s Macaw

命名作者:Wagler, 1832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小蓝金刚鹦鹉属(Cyanopsitta)

繁殖区:南美洲 : e Brazil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主要羽色:蓝色

次要羽色:白色

鸟种简介

小蓝金刚鹦鹉
小蓝金刚鹦鹉斯比克斯鹦鹉这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美洲的长尾斯比克斯鹦鹉,羽毛色彩斑斓,但这种人见人爱的鹦鹉可能已经灭绝了,至少野生的已经不存在了。据生物学家说,有只蓝色的野生斯比克斯鹦鹉是这一种类的最后一只,但已有好长时间不见了,它可能已遭不测。 生物学家一直在密切地观察这只已有19岁高龄的鹦鹉,但近两个月来他们一直没再见它露面,它可能已成为鹰的美餐或是被偷猎者捕捉走了。

生长繁殖

卵生。通常一次会产下2到3枚卵,孵化期间约26天,羽毛长成约2个月,在雏鸟离巢后亲鸟仍然会喂养他们3个月。

外形特征

体长56CM,大部份为暗蓝色,前胸和腹部带点亮绿的色调,背部和尾巴上方为深蓝色,眼睛附近的裸皮和脸颊为暗灰色,耳羽和前额附近的羽毛为浅蓝灰色,尾巴和翅膀内侧的羽毛为暗灰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黄色。

食性

主要以特定树木的种子为食,也吃些水果和其他植物的种子当作副食。金刚鹦鹉吃很多水果,依靠它那特别强健的喙,也可以把坚硬的果子啄开,用舌头把核肉吃掉。它们的脸上没有毛,兴奋的时候会显得满脸红光。雄性和雌性外貌相似。

外形特征

斯比克斯鹦鹉又名小蓝金刚鹦鹉,是金刚鹦鹉中的一种。金刚鹦鹉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

小蓝金刚鹦鹉
小蓝金刚鹦鹉斯比克斯鹦鹉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有些可以活到65岁。会模仿人温柔的声音,但多数情况下会像野生鹦鹉那样尖叫。

动物园中比较出名的是红蓝金刚鹦鹉,产于墨西哥到巴西南部地区,身长给90厘米。身体呈明亮的红色,有蓝色和黄色的翅膀,蓝色和红色的尾巴,白色的脸。红蓝金刚鹦鹉和黄蓝金刚鹦鹉是著名的宠禽。 风信子蓝金刚鹦鹉身长和红蓝金刚鹦鹉相似,但比它重。羽毛呈深蓝色,黄色的眼眶,产于巴西南部,有时也会在河坦的洞里筑窝。 金刚鹦鹉也被称做是大力士,主要是因为它的那个啄劲。在亚马逊森林中有许多棕树结着硕大的果实,这些果实的种皮通常极其坚硬,人用锤子也很难轻易砸开,而金刚鹦鹉却能轻巧地用啄将果实的外皮弄开,吃到里面的种子。除了美丽、庞大的外表,以及拥由巨大的力量外,金刚鹦鹉还有一个功夫,即百毒不侵,这源于它所吃的泥土。金刚鹦鹉的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其中包括很多有毒的种类,但金刚鹦鹉却不会中毒。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所吃的泥土中含有特别的矿物质,从而使它们百毒无忌。虽然有这么高的功夫,但是金刚鹦鹉很胆小,见了人就飞。但从16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将金刚鹦鹉带回欧洲后,它们便变成了人们的好朋友。

传说在欧洲白人入侵南美洲时,有一个士兵开枪射击一对金刚鹦鹉,其中的一只怦然落地,另一只飞走了。过了一会儿,正当这个士兵手拎猎物沾沾自喜时,消逝的金刚鹦鹉突然从天而降,先是一口啄瞎了射击者的眼睛,然后用嘴将地上的双筒猎枪拧成了“铁麻花”。这个传说,难免有些夸张的成分,但金刚鹦鹉确实有着很大的力气。 淡黄绿色金刚鹦鹉、靛蓝金刚鹦鹉和小蓝金刚鹦鹉属于金刚鹦鹉中的濒危动物。

生活习性

小蓝金刚鹦鹉
小蓝金刚鹦鹉斯比克斯鹦鹉在金刚鹦鹉中其中绯红金刚鹦鹉的分布范围最广。这种鹦鹉头肩部为鲜红色,背羽的后半部为蓝色,两种颜色结合的部位是绿色。在同一属中,又数它们的体型最大,重约1.4公斤,身长约1米。金刚鹦鹉最有趣的当属那张脸,布满了条纹,有点像京剧中的花脸脸谱。金刚鹦鹉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有些可以活到65岁。会模仿人温柔的声音,但多数情况下会像野生鹦鹉那样尖叫。

现在动物园中比较出名的是红蓝金刚鹦鹉,产于墨西哥到巴西南部地区,身长给90厘米。身体呈明亮的红色,有蓝色和黄色的翅膀,蓝色和红色的尾巴,白色的脸。红蓝金刚鹦鹉和黄蓝金刚鹦鹉是著名的宠禽。风信子蓝金刚鹦鹉身长和红蓝金刚鹦鹉相似,但比它重。羽毛呈深蓝色,黄色的眼眶,产于巴西南部,有时也会在河坦的洞里筑窝。淡黄绿色金刚鹦鹉、靛蓝金刚鹦鹉和小蓝金刚鹦鹉属于金刚鹦鹉中的濒危动物。

严峻的现实

在过去的10年里,生物学家一直密切注意着这只巴西东北部的野生金刚鹦鹉,对它的生活习惯细心记录,制成了

小蓝金刚鹦鹉
小蓝金刚鹦鹉斯比克斯鹦鹉一个完整的表格。由于这种鹦鹉十分美丽,成为偷猎者最喜欢捕捉的对象,然后把它们卖到外国去赚大钱,这样一来这种金刚鹦鹉的数目越来越少,几近灭绝。为了保护斯比克斯金刚鹦鹉,巴西政府支持成立了斯比克斯金刚鹦鹉保护协会,协会主席亚拉·巴洛斯说他们是在1990年开始寻找野生斯比克斯金刚鹦鹉的,最后终于找到了惟一的一只,是一只雄性鹦鹉,从那以后生物学家一直在观察它,因为再没有发现第二只野生的斯比克斯金刚鹦鹉。巴洛斯说:“如果这只雄性金刚鹦鹉死掉了的话,形势可真是十分严峻可怕了。”

不能说斯比克斯金刚鹦鹉已全部灭绝了,在全世界目前约有60只这样的鹦鹉被人用笼子养着,而它们已完全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一旦被放归到野外肯定不是善终。所以为了让更多的斯比克斯金刚鹦鹉能在野外生活,生物学家打算让那只惟一的野生雄性鹦鹉教练家养鹦鹉,计划首批先带6只,可这一计划还没有实施那只雄性鹦鹉就消失了。

巴洛斯说那只野生的雄性金刚鹦鹉生活在一个叫库拉卡村的棕榈林里,离里约热内卢约1300英里,在过去的10多年里,这只鸟从来就没有消失15天以上,可如今已有两个多月没有露面了,看来凶多吉少,最大的可能是它已不在人世了。

据巴洛斯说,生物学家一直在寻找它,可是如果真的从此找不到的话,他们打算用另一种方法延缓斯比克斯金刚鹦鹉灭绝的时间,那就是用另一种类的雄性野生鹦鹉教练家养的金刚鹦鹉学习野外生存本领,但这很困难,在以前从没有成功过,不是同一种类交流起来很难,如果这次还是不能成功的话,那只好面对野生斯比克斯金刚鹦鹉灭绝的现实了。

保护现状

巴西政府决定严厉打击走私珍稀动物的不法分子,其起因是由于一种蓝色的金刚鹦鹉。这种鹦鹉是该物种在自然界唯一存活至今的一个品种了。自从90年代这个品种的鹦鹉被人们发现后,有关方面及政府都做了大量努力对它进行保护,然而这种鹦鹉如今己走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蓝色金刚鹦鹉的大量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法商贩的非法狩措造成的。据巴西的“反对非法猎取野牛动物国这家组织”称,这种以猎取珍稀动物牟取暴利的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在全球的交易额约为50亿美元,仅次于毒品交易和军火买卖。近几个月来,巴西政府及各种团体都在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各种稀有的野生物种,而站在反对非法猎取珍稀动物最前沿的是刚成立8个月之久的“反对非法猎取野生动物国家组织”和巴西联邦环境保护署。如同在走私和贩毒问题上一样,美国是珍稀物种非法买卖行当中的第一大主顾,也是动物交易的中心。

根据反对非法猎取野生动物国家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巴西,每年在不同的收藏家、宠物店、科研机构处进行的热带鸟类、爬行动物及小型猴类的交易额达7亿美元。品种越为稀少的物种,价钱也就越高,一只蓝色的斯比克斯金刚鹦鹉可卖到7万美元。今年2月,一名美籍男子因企图将24个风信子鹦鹉的蛋走私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圣保罗被捕,据说这些蛋每只都可买到1万美元。世界保护动物协会的巴西代表说,由于一些物种已濒临灭绝,所以连一些一向不热衷于此类活动的政客们也纷纷表示,在巴西的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成立了保护动物的组织。政府成立了由官方机构、科学家和私人团体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来阻止偷猎者捕捉斯比克斯鹦鹉,同时在努力增大这类鹦鹉的繁殖数量。休斯敦动物园和世界自然基金会都参加了这个组织。

一些市民更是热衷于此,在一些小镇的标语上写着“欢迎蓝色金刚鹦鹉回家来”的字样。人们自愿成为金刚鹦鹉的保护神,使这种鸟类能重新在自然界繁衍起来。

灭绝原因

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是受非法盗猎者青睐的南美洲动物的家园,而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则是将这些动物运

往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中转站。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仅次于巴西而位居世界第二的哥伦比亚,动物买卖已使好几个鹦鹉品种到了灭绝的边缘。

无可否认,大面积的采伐森林、狩猎以及地方居民们的贫困都会导致野生物种的大量减少,但在巴西目前已处于濒临动物的218个物种的衰退过程当中,非法分子的偷猎绝对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讲,绝大部分的巴西野生动物物种都是由北方贫困地区的居民设饵捕来,将它们运到圣保罗和其他大城市,从那里通过机场走私出境或运到别的几百个市场上去贩买,警方对于这类室内市场打击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根本起不到任何收效。

本文Hash:bae3927c4f06bb89e0ad60f81243dab2498d9cd1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布布狗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